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 分: 3
学 时:40 考核方式:考试
一、 总论
(一)课程性质
《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程。它研究的具体对象是法律和人生观,属于法学和伦理学的学科范畴,是人文社会科学中极为重要的学科。学习和掌握法学和以人生观为主要内容的伦理学方面的知识和学问,努力使自己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当代我国每一个公民,特别是当代青年学生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也是艰巨的历史任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大学生活和高职生活的特点,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特征、发展趋势,明确“基础”课性质和目的。确立和坚定理想信念、将远大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做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2)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社会主义荣辱观、公共生活中道德与法律规范。
(4)了解社会主义法律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等主要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具体规定,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明确社会主义法律规范。
(5)了解职业道德的涵义及养成、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掌握择业与创业的方法,明确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维权的途径。
2、能力培养目标
(1)能够在了解大学生活和高职生活的特点、高职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深刻认识高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初步培养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能力。
(2)能够在明确个体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应该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提高学习、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培养合理生存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3)能够将道德的相关理论内化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主的要求,成为校园道德生活的主体,提升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
(4)能够运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分析和解决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领域的现实法律问题。
(5)能够在熟悉职业素质、职业理想及选择、职业法规等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培养成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手段说明
重点:思想道德修养课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感。法律基础课以宪法、婚姻法、劳动法作为重点内容讲授,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略讲。
难点:法律基础课中几个部门法比如宪法、婚姻法的讲授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几个问题比如正确的人生观、优秀的爱国传统既要讲清,又要讲透,使其成为学生的自主意识是难点。
教学手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形成良性师生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些道理看起来很简单,但要使学生发自内心的理解和认同却很难,因此,要联系大量的现实案例。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巩固和加强学习效果。法律基础课程的基本教学手段是理论联系实际,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内容的学习。有条件的话,可以领学生到法院参加法庭旁听,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要求
第一讲 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1、课程内容
(1)适应人生新阶段
(2)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2、学时分配 4学时
3、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和学习,要求了解大学生活特点,适应大学生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讲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课程内容
(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与成才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2、学时分配 2学时
3、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和学习,使学生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理解并掌握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同时了解当代大学生历史使命,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相关内容,掌握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自己的理想并为之而努力。
第三讲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1、课程内容
(1)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3)做忠诚的爱国者
2、学时分配 2学时
3、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和学习,要求学生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认识其历史类型和各时期的特征,进而实现对爱国主义这一概念的科学、正确、系统的掌握;了解爱国主义当前的历史时期特征表现和要求,认识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把握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特征;明确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四讲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课程内容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2、学时分配 4学时
3、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和学习要求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要求学生掌握如何处理好人生价值的取向和导向的关系;认识到正确选择自我人生价值取向,要以社会导向价值为坐标,科学地处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第五讲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1、课程内容
(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3)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4)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学时分配2学时
3、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和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并且能够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结合十八大以后中央改进作风、厉行节约、廉洁自律的一系列举措,帮助大学生深入理解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自觉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同时引导学生把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提高进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第六讲 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
1、课程内容
(1)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2)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3)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学时分配4学时
3、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和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法律的一般含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特征、构成,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精神。理解并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作用和运行,不断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掌握我国国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第七讲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1、课程内容
(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2)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3)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2、学时分配2学时
3、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和学习,要求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引导学生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正确理解主要部门法的基本原则和立法精神,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依法律已,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的合法权益,自觉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第八讲 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1、课程内容
(1)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2)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3)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4)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
2、学时分配 4学时
3、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和学习,要求学生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明确维护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并且让学生掌握婚姻家庭的道德和法律要求,能够正确处理同异性交往中产生的情感问题,培养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同时掌握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方法。
三、实践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共10学时)(教师任选)
(一)实践教学内容
1、珍惜大学生活主题
(1)“我的大学”,写出自己的大学规划
(2)“我眼中的校园”,抓拍校园中的点点滴滴
(3)大学生消费调查
2、理想信念主题
(1)做一份理想实现计划书
(2)说说你的理想
(3)列出你一生的愿望
(4)“追寻成功者的足迹”
2、弘扬爱国传统主题
(1)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甲午大海战》、《东京审判》、《故宫100纪录片》等
(2)爱国主义主题演讲
(3)说说我最敬佩的爱国主义人物
(4)参观爱国基地(伪满皇宫、黑土军魂展览馆)
3、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主题
(1)读一半好书
(2)好书推荐活动
(3)主题辩论赛
(4)“拍卖你的人生”
(5)人与自然的和谐
(6)“发现生活中的美”叶片制作
(7)视频《抗震救灾英模报告团报告》
4、道德实践主题
(1)“我们应有的10个道德细节”
(2)“发现生活中的美”照片展示
(3)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
(4)“金钱与道德“主题辩论会
5、领会法律精神遵守法律规范主题
(1)法律大讲堂观看
(2)案例分析
(3)法律问题答疑解问
(4)模拟法庭活动
(5)参观法学实践基地(少管所、庭审现场)
(二)实践教学要求
结合实践课教学活动内容,学生可采取单独完成和小组完成两种方式。联系实际,每个学生对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亲自加入到活动中来,通过看、听、说、做进一步亲身体验和感受与实践活动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和社会现状,全方位、多角度的对于理论教学内容进消化和理解。
四、剩余学时分配
作业:2学时
考试:2学时
机动:2学时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国家统编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
六、考核办法
1、平时20分
2、作业20分
3、口试20分
4、笔试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