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09011002
课程学分:4
总学时:40
适用专业:学院所有专业
一、课程性质、理念与设计思路
1、课程性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重点,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课程。
2、课程设计的理念:
就是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将教学从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向重视对学生认知、情感和能力的培养上,把学生对待思想政治课的态度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学以致用,努力突出思想性、实践性和高职性的特点。
3、课程设计思路:
围绕一个主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体现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阐明三条特色道路: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教材内容分成五个模块:
(1)总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问题)
(2)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理论、
(4)五位一体建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环境和保证。
教学原则:主导和主体的统一、理论和实际的统一、教学和科研的统一、完整性和适用性的统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使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主线,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重点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知识目标:使大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立场、主要理论观点和科学方法,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能力目标:使大学生培养起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立场、主要理论观点和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
素质目标: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党情、国情、社情,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胸怀远大理想,提高综合素质,在未来的交通职业岗位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贡献。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
(1)期末考试成绩占50%。
(3)平时考查占50%,具体如下:
A.课堂表现(考勤、课堂纪律、听课表现等):20%。B. 课程作业至少应有三次作业由教师进行成绩评定:10%。
C. 课堂互动(课堂发言、讨论、演讲、模拟授课等):20%。鼓励学生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
序号 |
模块 |
教学单元 |
教学内容 |
学时 |
1 |
总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问题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
4 |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
第四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
2 |
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
6 |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
2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
2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
3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理论 |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
2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三、坚持科学发展. |
4 |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2 |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三、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
4 |
五位一体建设理论 |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10 |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科学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三、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
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环境和保证 |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历史任务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 坚强意志 |
2 |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
第一节 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
2 |
第二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 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三、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
2 |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第四节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二、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三、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 五、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
2 |
第二节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 执政党 |
总学时: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