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的要求及国家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总体部署,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了实践环节,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实践活动要推动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政课建设的深度融合,本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讲思政课的方式表达对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需求,使学生从“教”与“学”的角度重新认识思政课。本次实践充分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年版)为依据选择课程中有关章节和主题,融入实践内容,编入实践项目,开展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灌输与启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精神风貌。本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一、实践题目
《大学生讲思政课》
二、实践目的和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热情和能力,帮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坚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的信念。
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本学期政治理论教研室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社会实践课为《大学生讲“思政课”》。其目的是推动学生由被动听向主动讲、教师由讲课授课向助学导学,有效激发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热情,引导大学生主动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师生共同成长。通过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深刻认识中华民族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方面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坚定学生的政治信仰,坚定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信念。
学生在《概论》教师的指导下组建小组,围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有关章节或专题,展开大学生教学展示活动,引导学生深化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内容的认识和思考,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精神风貌。
三、实践过程(共8学时)
(一)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选题和实践方案(2学时)
1.教师向学生说明本次社会实践的意义和开展方式。
要求学生根据课程教学中的有关章节或专题,结合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自选授课题目,搜集讲课所需资料,准备讲稿,制作所用PPT。授课内容要围绕主题,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健康向上, 合理正确,积极弘扬正能量,授课时间为8-10分钟。
2.选题内容:教材中任意有关章节或专题
3.形式介绍:
(1)教案
(2)PPT
(3)小组代表讲课
4.学生按照意愿自行分组,指导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对各组人数进行均衡。各组选出责任组长,确定作品展示的最终内容。各组选题不得重复。
5.各组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整理相关素材资料,初步设计选题内容大纲。
(二)检查讲义及初步的设计情况(2学时)
1.学生将课后设计的讲稿和PPT带到班级,由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尤其注意作品的政治性与严肃性、真实性。
2.学生针对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对讲稿进行修改后再次交由指导教师审核,最终审核通过后方可在课后练习。要求脱稿能够完成课程的讲授。
(三)展示汇报(4学时)
1.学生进行思政课的展示汇报。要求学生授课时配合制作的PPT,进行展示汇报。
2.每组展示完成后,设置3分钟问答环节。由班级同学根据讲课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并由小组成员解答。
3.教师给出成绩。主要根据出勤情况、实践项目参与程度和各组实践完成情况三个部分。(出勤情况占40分,参与程度占20分,社会实践各组完成情况占40分)。
4.活动总结。
5.活动结束后,要求每组提交一份实践报告,里面包括PPT图片,讲稿,图像记录,感想,每个人一段,汇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