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践题目: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调研报告
 二、实践目的:通过社会实践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培养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网络道德缺失的调查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调工作能力、统筹安排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三、实践意义:
 1、研究探讨网络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及其对策,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伦理观念及行为。
 2、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教育的研究,有利于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的养成,更有利于和谐网络社会的构建。
 四、        实践要求:
 1、学生分组。学生自愿5人一组,选出组长。按组讨论制定调查方案,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具体分工。
 2、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资料,与老师沟通,确定调查方向。
 3、制作、发放、回收调查问卷并进行统计。
 4、通过网络随机调查部分大学生网民,了解他们对网络道德缺失的看法。
 5、撰写实践日记,每位学生不少于2篇,日记内容与调查内容相符,主要是调查过程中的感想。
 6、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要遵循基本格式,条理清楚、书写工整,不少于1500字。
 7、根据调查报告,制作调查汇报PPT。PPT制作要画面清晰,内容要展示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必须要有图片资料佐证,如照片、调查问卷等资料。
 8、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9、小组上交书面纸质成果。书面材料形式可以为:调查报告、社会调研问卷样本、人物访谈记录等。
 10、要求在2013年6月10日前完成并交给指导老师。
 五、  成绩评定方式
 
  
   
      序号  | 
      小组成员  | 
      小组评定(50)  | 
    老师评定成绩(50分)  | 
      总成绩  | 
   
   
    
  | 
    
  | 
    小组自我评定(20分)  | 
    其他小组评定(30分)  | 
    
  | 
    
  | 
   
   
    1组长  | 
    
  | 
    
  | 
    
  | 
    
  | 
    
  | 
   
   
    2  | 
    
  | 
    
  | 
    
  | 
    
  | 
    
  | 
   
   
    3  | 
    
  | 
    
  | 
    
  | 
    
  | 
    
  | 
   
   
    4  | 
    
  | 
    
  | 
    
  | 
    
  | 
    
  | 
   
   
    5  | 
    
  | 
    
  | 
    
  | 
    
  | 
    
  | 
   
   
    6  | 
    
  | 
    
  | 
    
  | 
    
  | 
    
  | 
   
   
    7  | 
    
  | 
    
  | 
    
  | 
    
  | 
    
  | 
   
   
    8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