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教学 >> 正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社会实践说明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13-03-15 浏览次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律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理论教学内容,遵循社会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本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共安排六套方案,教师可根据授课班级的专业特点和开设学期,从中选择三个作为实践内容,共计12学时。

社会实践项目一

一、实践题目道德在我心,公益广告大比拼

  1. 二、实践目的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学生研究探讨公益广告的主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观察和分析和创新能力,规范大学生道德伦理观念及行为。

(二)公益广告的编排和制作,有利于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养成,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公益广告的展示和演绎,有利于更大范围的传播正能量。

  1. 三、实践意义:

    本社会实践活动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科特点密切结合,通过社会实践可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的深入理解、激发大学生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热情,与此同时还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志愿者精神,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实践步骤及要求:

(一)优秀公益广告鉴赏与主题确定。(2学时)

1.教师介绍公益广告的意义、价值以及相关概念,激发同学们对于本次实践活动的热情。

2.教师给同学们播放获奖的优秀公益广告,学生们进行鉴赏和讨论。

3.学生按照4-6人一组进行分组,选出组长。对于本组所要表演的公益广告的主题和演绎形式进行讨论。

4.教师对各组学生所选择的主题和演绎形式给予指导,帮组各组最终确定公益广告的主题和内容。

(二)主题展示、海报绘制。(2学时)

1.学生在课后搜集与该组公益广告主题相关的材料,包括文字资料、图片和照片,并且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

2.每组派代表将已经搜集到的相关材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说明选择该主题的意义和所要达到的目的。

3.课堂上学生自带工具为每组的公益广告制作海报,要求各组同学积极参与。

4.每组同学可拍摄照片记录活动过程,为最后做实践总结做准备。

(三)公益广告演绎、海报展示(2学时)

1.学生在课后对公益广告情景剧进行整体设计和表演排练,并且完成公益广告海报的制作。要求所要表演的公益广告不得抄袭,各组同学必须全部参与到表演当中,服装道具等自行准备。

2.各组学生将准备好的公益广告情景剧进行现场课上现场表演,每组的表演不得超过10分钟,并且将公益广告海报进行展示。每组表演、展示完毕之后,其他组同学给出相应的分数。

(四)实践总结(2学时)      

1.学生在课后各自撰写实践报告(每个人不得少于1500字)与海报一并上交。

2.课上每小组由代表进行本次实践的总结,说出实践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困难并分析原因,说明实践心得,其他组员帮助补充。

3.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指出本次实践活动同学们的收获和不足,宣布此次比赛的结果。颁发奖品,由获奖者发表感言。

 

社会实践项目二

一、实践题目:去徒步 

---------南湖行

二、实践目的

(一)通过查阅南湖公园有纪念意义的景点(如解放碑、火车头)的历史资料,并对其进行宣讲,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去重新认识历史,从而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强化民族意识。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阅读与资料整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在徒步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公德意识,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三)徒步路线的设计、安全细则的制定,促使学生进一步在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

(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三、实践意义

通过本活动,引导学生在组织、实践、总结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益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养成。

四、  实践过程(共8学时)

(一)活动准备(2学时)

1.     明确活动主题

2.     制定活动方案,主要由学生讨论决定

3.     学生分组:活动设计小组、安全小组、导游小组、摄像小组、联

络小组。

4.各小组确定任务

(1)活动设计小组:两条重点路线的选择,由学校到南湖,南湖内行走路线。

(2)安全小组:活动中注意的安全细节和措施,比如过几个路口、广场,注意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知识的运用。

(3)导游小组:重点景观的解说,比如必到景观:长春解放纪念碑(需要和路线小组交待必到景观,确定路线)

(4)摄像小组:从开始到结束,用影像记录过程。

(5)联络小组:整体协调,处理各种联络和突发事件。

5.各小组设计活动方案的提出

6.穿着、装备的讨论。

7.回程方式的确定。

(二)、活动实施(4学时)

1.集合,清点人数,收信息表,活动动员,摄像小组负责影像记录

2.徒步由学校到南湖:

1)按照提前上次课中提出的路线开始行进,

2)活动设计小组带路,

3)安全小组负责交通安全,

4)联络小组人员队伍首尾都都安排负责人员

3.南湖内徒步

按照设计路线进行徒步,各小组各司其职。

(三)、活动总结(2学时)

1、活动体会,要求学生对活动全过程中得与失进行全面的总结和交流。

2、活动注意事项,要突出对活动的过程、活动结果、活动的体会、活动的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交流与反思。

3、活动成果,包括照片,文字资料,形成手册和电子ppt.

学生通过活动总结与交流,获取知识,深化体验,发展实践能力和良好的思想意识和个性。

社会实践项目三

  1. 一、实践题目传播低碳理念,践行绿色生活

  2. 二、实践目的:

(一)深化学生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统筹安排能力。

三、实践意义:

本社会实践活动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学科重点内容密切结合,学生通过拓展环保知识素养和动手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手工艺品制作的社会实践过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国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在实践当中的动手能力。

四、实践过程:(共8学时)

(一)环保知识竞赛(2学时)

课堂上进行环保知识竞赛,向学生推广和普及低碳环保相关的科普知识。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环保知识竞赛;

2得分最高的团队即为最佳团队,给予奖励,奖品由思政部社会实践项目基金购买;

3、教师对本次活动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能够明确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

(二)赠送环保公益书签(2学时)

1、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以环保为主题的公益宣传书签;

2、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包括教室、寝室、各办公等地点将制作好的书签进行免费赠送,将低碳环保与生态文明的理念向全校范围进行宣传和推广。

三)制作并展示“变废为宝”手工艺作品(2时)

1、在事先给学生布置任务后,及时督促学生以低碳环保和生态文明为主题,构思并制作完成个人作品;

2课堂上学生展示个人作品,阐发对于“传播低碳理念,践行绿色生活”的理解,表达自己对于国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认识,提升学生们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3、由班级成绩评定小组及老师共同现场打分

4、颁奖。评选出“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制作奖”,奖品由思政部社会实践项目基金购买;

5、获奖同学及优秀团队代表现场发表获奖感言;

6教师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创意给予肯定,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

五)手工艺作品义卖。(2学时)

1、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由教师引领学生在校内食堂、宿舍门口、学院周边轻轨车站等地点进行义卖;

2、以小组为单位统计义卖所得金额,将义卖所得钱款捐赠给敬老院。

 


    上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2014-1社会...